我是緊接著《旅行與讀書》看的這本《你不可不知的日本飲食史》,為的就是想多瞭解一下《旅行與讀書》裡所提到的日本料理。
讀書最大的樂趣是,從一本書發現了下一本可讀的材料,不斷地延伸閱讀,這樣閱讀的範圍就會擴大。同樣的,開始讀由宮崎正勝著的《你不可不知的日本飲食史》後,發現自己要續讀的材料太多了,一是日本歷史,二是中國的食材或飲食史,三是世界食材飲食史,四是食物的起源等等。
這本書談的是日本的飲食文化,但卻交織了來自各國,卻進入日本的融合飲食文化,談飲食,也談歷史,更談各種食材的起源;說日本,同時也說中歐古代飲食文化,是一本詳盡的日本飲食文化記錄。然而,我越讀越覺得自己對日本料理所知的貧乏,裡面說的壽司、天婦羅、懷石料理、關東煮等,由於吃過,所以可以想像那些味道,可是提到的什麼柏餅、大象饅頭、外郎糕、花林糖什麼的,即使描述得再仔細,也難以想像出這些食物的味道,甜的有多甜?鹹的有多鹹?味噌餡的又是怎樣的味道?
然後,也發現自己對日本歷史瞭解有限,較熟悉的,有江戶時代,可以代入從影視上看到的畫面與人文,可是,讀到室町、昭和、平安、繩文等時代,我的腦袋就一片空白了,因此,對於那些時代的飲食文化以及食物味道,也就不能深入地想像,徒留文字掠過視線,不能深儲在記憶中。
不過,不得不佩服日本人在飲食上有他們的智慧。他們是食海產的民族,在保鮮海產上,他們開發出了各種料理;也曾因為佛教的傳入而禁肉食,從中國引入了外來食材,發展了各種素食料理;爾後的世界航海時代,各歐洲國輸入了牛肉、香料等,他們又將之“本土化”,不斷重組與演變,將這些外來的飲食料理融入他們的飲食文化中,例如:咖哩飯、餃子、漢堡排等。
帶領了讀者走一趟趣味性十足的日本飲食知識,最後作者也提出日本社會現在面臨的飲食危機──冰箱稱霸,微波爐崛起,各種冷凍方便食衝擊家庭的飯桌。本來因烹調費時費工,也就孕育出以家族餐桌為主的凝聚力,然而,冰箱、微波爐飲食衍生,個人“獨食”時代降臨,家族成員間的聯繫就變得支離破碎了。
作者的憂慮,值得我們去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