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90319_lofter01.jpg

 

為了檢驗自己對中國歷史的熟悉程度,在還沒翻開《權力家族》前,我就猜測作者張程羅列的中國歷朝的權力家族有哪些?

感謝劉禹錫《烏衣巷》的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讓我很輕易的就知道,王謝兩個家族肯定上榜。接下來的,我想應該有漢朝衛家和霍家吧?再來,就應該是三國時期的諸葛家族,可是,再往後想,就不太確定了,跳躍的姓氏雖多,但不是單一的名字,就是聞名於文學成就而非政治上的呼風喚雨人物,例如:宋朝的“三蘇”──蘇洵、蘇軾和蘇轍,雖都名列“唐宋八大家”中,可是官途並不順利,官職也不顯赫,也就不可能列名於“權力家族”名單中。

多想無益,立即翻開目錄,答案就在眼前,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

意外的是張程在這本三百多頁的書中只列了七大家族,意料之內的,我篤定的家族──王、謝、衛、霍和諸葛家都榜上有名,只是作者將衛家和霍家合在一起當一個家族談。而其他家族有:漢朝李家、東吳陸家和晚清的曾家。

這些世家,活躍於他們所處的王朝,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單一人物權傾朝野已不足於滿足他們,他們要的,是一個家族把持朝政,左右政治風向,並且,也是最終的目的,讓他們把持的權力一代一代傳承下,經久不衰。可惜,理想很偉大,但現實卻折磨,王朝既不可能歷久不衰不變,一個把持朝政的家族又如何確保權力不變?他們也忘了,他們的存在,他們的權力把握,越握得緊,越容易失去,因為他們對皇權構成了威脅呀!

以張程列為“政壇草根神話”的衛霍兩家(其實也就是一家親),衛子夫以舞女身份一躍成為漢武帝的皇后,兒子也被冊封太子;而曾為公主家奴的弟弟衛青也因為衛子夫而被漢武帝發現其才能,一步步安排,給予機會,成為了大將軍,而且還成為公主夫婿,三個兒子皆封侯;衛青外甥霍去病,不但戰績標青,也封了侯,霍家因衛家崛起有了機會,卻也憑霍去病正式崛起,並最後取代了衛家,成為漢武帝朝後權傾朝野的家族,連皇帝的更立也一手掌握。但,有哪個皇帝是甘心自己的帝位全繫在臣子的一個決定之前?當被皇帝視為心病的家族,偏偏又不自覺而繼續張揚拔扈,那距離毀滅也不遠了。這一個盤踞西漢王朝權力核心六十多年的家族,最終被坐穩江山的皇帝鏟除。不過,還算幸運的是,霍光雖後來成為權臣,但他對漢王朝的貢獻還是得到肯定,最後獲平反,後人還被封侯,享受普通侍臣的待遇。

而同樣存在西漢朝的著名世家,還有李家,那個“飛將軍”李廣的李家。作者說,這個李家,是充滿悲劇色彩的家族,從李廣起,後人李蔡、李敢、李陵等,負責為王朝征戰的家族,換來的,只有一代接一代在政治鬥爭中被犧牲的悲情收場。眼看這個家族因為李陵降匈奴而惹怒了皇帝並快要徹底沉寂時,卻因唐代的李氏王朝而迎來春天,因為唐朝的建立者是漢族與西北少數民族的混血兒,並自認是李廣的“後人”;而因為投降而獲罵名的李陵,竟因為娶了匈奴妻,在唐代時,許多少數民族的大家族都認其為祖先,雖說這樣的認親是為了跟李氏皇帝攀親,但換另一個角度來看,“悲情家族”李家翻身了,不再成為命運不由己的臣子,反而一躍成為掌握其他人命運的那個人。然而,無論後人怎麼粉刷貼金,我還是忘了李家前人的那些悲情歷史,也為這個家族的後來顯赫添了澀味。

我喜歡閱讀這些經作者分門別類的“歷史”書,因為作者們會根據他們對歷史的觀點說故事,讓讀者可以快速掌握一些史實,並自己琢磨是否要更深入去挖掘這些歷史是否有更多的可能性?而最重要的,我喜歡閱讀的張程作品,他最後還是會為每本書的題目做一些總結。對於《權力家族》的總結,他提出“權力傳承的秘密”:

(一)權力操作,遵循一定的規律:隋唐前的王朝,人事任用制度不完善,所以提供了政治世家“近親繁殖”的機會,官職遴選標準的那些道德、聲望、人緣等,根本就是為世家子弟度身訂造的,寒門子弟哪有那麼多這些資本?

(二)朝中有人好辦事:世家子弟入仕有前輩護航,前途獲得保證,也不容易被排擠。

(三)世家環境較容易熏陶出高素質的後代:簡言之,就是家庭教育。世家多注重子弟的教育與培養,而越接近政治權力中心的家族,越能總結出有用的從政經驗,成為家族子弟的根本熏陶,確保本族子弟的素質修養。

世家的優勢,來到隋朝開始的科舉制度變得越來越式微,因為,沒有皇帝喜歡對皇權造成威脅的世家勢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十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