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Nan Bei Chao 01.jpg


我非常喜歡作者張程這麼形容:

「如果將中國古代歷史看作一個人的一生,那麼南北朝時光就像極了他的青春期。」

他進一步闡釋,從黃河一帶的文明之火孕育而成的國家形態後,中國就像初生的嬰兒,開始自己的人生。夏商周、春秋戰國是他的嬰兒期,而渡過大秦和兩漢的孩童期後,在三世紀(東漢末年)邁入青春期,經歷了青春期的迷茫、躁動以及各種不確定後,終於成長為青年,即經歷了魏晉南北朝的反覆分裂混亂和不消停的南北征伐,最終在隨朝再次統一,然後迎來隨唐時期的輝煌。

我是帶著尋找《木蘭無長兄》中的北魏記憶看的《南北朝原來是這樣的》,看看歷史上的北魏以及北魏雄主拓拔燾真實模樣。卻在翻開書後直到結束,驚愕的心情一直未能平伏,這,到底是一個怎麼樣青春叛逆期啊?

銜接魏晉的禪讓戲碼,南北朝的皇帝更換率只多不少,而接班人“腦袋有病”的居然佔大多數,跟著張程整理的資料,真是越看越心驚,再加上征伐、殺戮不斷,休生養息的日子就是為了下一場動蕩……這三百多年的日子裡,一般百姓是如何活下去的呀?

 

Nan Bei Chao 02.jpg

Nan Bei Chao 03.jpg

然而,就是這樣看似混亂的年代,卻是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時代──漢化胡人、胡化漢人,最後早已分不清漢胡,大家只要活下去就可以了,是漢是胡,早已不重要。而亂世,也是各種“試錯”時期,無論是社會結構,還是行政措施,都有各種試驗,例如北魏馮太后的政治改革“俸田制”及農業結構改革“均田制”,對後世都起了深遠的影響。再來,就是世家門閥的沒落,才能給後來的隨唐朝提供了科舉選才的空間。而陶淵明和謝靈運的山水田園詩詞,又為唐詩提供了養份,文化傳承上更上一階層。與此同時,也是吸納外來思潮的時期,例如在兩漢時期傳入的佛教,直至魏晉南北朝才盛行。張程特別用一章來書寫佛教如何在中國站穩腳跟的,他提出兩點:

第一,東漢末期以後,政治不明、社會動蕩,作為統治思想的儒家學說越來越不能解說社會的黑暗面,社會各個階層對儒家學說產生懷疑,道教又尚在初創期,興起的玄學又只局限在士大夫間流行,此時的民間思想信仰出現真空,迫切需要新的思潮去填補,而佛教恰逢其時,滿足了需要。

第二,這時期局勢動蕩,王朝如走馬燈般更迭,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在讓著朝不保夕的恐懼和憂慮中,神靈的超自然力量就成為了人們對美好事物向往的寄托。

本書最後還附錄了南北朝年譜。看著那重複的王朝更迭、皇帝更換年表,人物多得我看了就忘,最後還是只記得北魏的拓拔燾。果然,歷史書還是沒小說入腦,默。

Nan Bei Chao 04.jpg

arrow
arrow

    十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