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印度電影的故事不管好不好,都得包含以下三個元素:

愛情是主軸,歌舞不可以少,暴力一定要有。

即使是由英國導演導的《貧民窟百萬富翁》也不例外,因為故事背景在印度、演員是印度人,當然得創造出印度人所熟悉的溝通語言,不過,觀眾卻是全地球人。

且不在此為印度吹噓古文明之一的印度文化是如何偉大,但他們歌舞真的很強大。自小就接觸到他們的電影,對他們的歌舞更是熟悉,更因為每一個印度同學似乎都是天生的舞蹈家,只要一播放音樂,他們一個兩個三個四個,無論胖瘦高矮,就能一起跳出讓人稱好的整齊舞步,無需彩排。歌舞,已融進他們的生活裡,流在他們的血液裡。

不過,因為印度電影來來去去都是愛情歌舞,還有假得要死的拳拳到肉暴力,所以已有十多年對印度電影敬而遠之。然而卻因為同事的推薦,看了《3 Idiots》後,再次燃起對印度歌舞的愛,但讓我更深愛這部電影的,卻是它的故事以及故事所帶來的寓意。

雖然電影中,愛情、歌舞、暴力不曾減,但卻淡化了愛情的偉大突顯了友情的永恆;保留了印度歌舞的精髓並融入了世界歌舞的新元素,更加繽紛燦爛,看後、聽後難忘;將肉體上承愛的暴力,換成精神上的暴力──教育制度僵化,學生最苦。

沒錯,這並不是印度傳統的商賈競爭家族仇怨相關的電影,而是一部輕鬆爆笑的勵志電影,而且電影裡對印度現有的填鴨式教育制度的批判,特讓東方國家的人民有共鳴:

學校只重分數不重人品;社會不看本領只看文憑。學問不重要,只要學歷能拿出來唬人,你就是上等人。

電影更進一步批判,沒有工程師文憑就代表你沒有好工作、沒有錢、沒有大房子和漂亮的老婆。可是,拿了工程師文憑就代表你是工程師,並終生以此行業作為事業?其實不然,更多的人是拿了此文憑當跳板,讀MBA去、搞金融去、做生意去……而有興趣於工程的,不是被大學僵化的制度僵化了腦袋,就是被學業壓力好勝校長逼迫得沒了命。

而故事中的三個男主角──蘭蕎、法漢、拉祖,從室友變為摰友,再從天天形影不離到分開十年音訊全無,當中有歡樂有爆笑有哭泣,雖然故事是以現實與回憶穿插來交待他們的學校生活和現在的生活,但條理分明,而且充滿張力,情景轉換一點都不冷場,而且有許多情節並不刻意卻能讓你笑到淚飆,即使是歌舞也並不是生硬穿插,而是漂亮地呼應情節,其色彩之繽紛熱鬧不會讓你感到眼花撩亂反而會讓你耳目一新並大呼過癮,然後意猶未盡。而在戲終時,留給你的卻是烙進心裡的感動。

你可以不看《阿凡達》、不買《哈利波特》的賬,更可以不屑《人猿星球崛起》等這些豪華大製作,但是請千萬千萬別錯過這部可以讓你的快樂變得無限大的《3 Idiots》,雖然它是寶萊塢出品,而非好萊塢。

 

*2011年8月13日發表於“鮮文學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十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