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到銀幕上打著“19年後”,然後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用手推車推著行李的小孩,再然後,成年後並變成父母的哈利、赫敏、榮恩、馬爾福一個接一個出現,揮別他們那些搭上霍格沃茨列號的子女,我終於知道,這系列電影真的劃上了句號。

其實,對於這部作為完結篇的《哈利波特與死神的聖物Part 2》並沒有太大的期待,去支持不過是因為要滿足自己見證系列電影結束的心理。我想,目前電影史上應該沒有哪些系列電影是堪與《哈利波特》系列比擬的:八部電影,同樣的場景、同樣的演員,演了十年,而且大部分都是從童星開始演至成人。當然,觀眾除了是同一批人外,更大可能會是遞年增加的,所以,每部電影都能賣個滿堂紅是可以預見的。

我想,題外話已說夠,還是回到電影本身吧。

說實在,這部電影本來的賣點是哈利與伏地魔的最終對決,以及正邪大戰的場面,然而對我而言,其慘烈與震撼度,並沒有《魔戒》來得驚心動魄,有的,只是原著讀者對於一些人物在大戰中犧牲的不捨。不過,在一些細節上,電影的處理則比原著來得細膩與漂亮,例如三個主角偷侵精靈閣銀行偷魂器,深入地底的場面就很驚心,那種被困在未知空間,緊接又面對追兵的緊張氛圍,電影都一絲不苟地呈獻,並超於原著的描述;另一個我認為處理得非常好的情節是斯內普被殺的那一幕。這一段情節與原著中有很大出入,電影把哈利從地牢中偷窺變作躲在斯內普身後的窗外,更能深深感受到斯內普被大蛇攻擊而不能反擊的無助與無奈。然後,一直以來相互厭惡的哈利與斯內普兩人難得平靜的面對面,哈利憐惜地緊按他討厭的教授的傷口,而教授眼睛流下淚水並催促哈利將之裝了去。最後,在死前只要求哈利看著他,然後吐了一句話:“你有一雙你母親的眼睛……”

我不曉得未看過原著的觀眾是如何想法,是否會覺得這句台詞很突兀和肉麻?但是,我卻覺得處理得很好,因為原著中在教授死後是一段對教授童年、青少期至成年的漫長描述,而羅琳並從未讓斯內普在哈利面前流露出他對他母親有特殊感情的想法,一切都只在回憶中交待。而電影則聰明地先讓觀眾心裡有個譜,然後以快速的情節處理斯內普對莉莉(哈利波特母親)自少至成長的情感,更加插了一幕莉莉被伏地魔殺了後斯內普偷偷去看望,發現莉莉死後抱著她的屍體哭得腸斷心裂,使之前一直冷酷又不知所以地對哈利使壞的教授瞬間變得人性和有血有肉。

至於其他人物,乃至三個主角,在這部完結篇裡並沒有多亮眼的表現,都只很好地完成他們作為主角應有的表演。不過,這也不能怪罪他們,畢竟在這完結篇裡,“主角”並不是人物,而是故事情節。所以,你會很無奈地看著那些熟悉的面孔一個一個如走馬燈似的,過場而已,可惜但也無可奈何,並惆悵。

所以,在電影還未上映前,《時代雜誌》就開了個良方給惆悵的人:看哈利波特同人去!

雜誌作了特別報導:〈電影結束了,但哈利波特的故事未完結〉。除了細述何謂同人以及其發展、變化,更列舉了四部“哈利波特”迷非讀不可的同人小說(由於該雜誌目前並未在手,未能在此一一列下這些同人的標題,不過我會稍後補充)──有從馬爾福角度寫的斯萊特林學院的故事、有哈利波特父母年輕時的愛情浪漫等。

不過,我並未有打算看同人,還是覺得重看系列電影與原著小說更實在。

十年過去,電影是結束了。但就如《時代雜誌》所說的,哈利波特的故事並未結束,也並未就此劃上句號,因為,他與他的朋友們以及他們的生活,都已烙印在讀者、觀眾的心中,成為一個時代的記憶。也許,再過個十年,電影公司為了賺錢,可能會重拍,但我祈禱這樣的情形永遠不會出現!

 

 

*2011年7月26日發表於“鮮文學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十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