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買書的速度比看書快,所以曾下了決定暫停買書,然而,在面對書海時,買書癮又起,結果,又在海買之下,連掃了幾本推理小說,除了東野圭吾的《嫌疑犯X的獻身》之外,還嘗試買了其他日本推理小說家如土屋隆夫、橫山秀夫等的作品,而在此嘗試心態下,也買了兩本西方作者書寫的關於法醫的故事──《屍體會說話》和《死亡解剖檯》。
《屍體會說話》是美國女作家派翠西亞、康薇兒(Patricia Cornwell)的女法醫系列的第一部。作者筆下的主人翁,女法醫凱.史卡派塔是維吉尼亞州的首席法醫,也是該州第一位女性首席法醫。故事當然是從一個兇殺案開始,由於作者是以第一人稱寫小說,所以我們很快就進入女法醫的世界──兩年前被任命為維吉尼亞州的首席法醫,美麗、辦事親力親為,而且果斷,但卻不被與法醫合作最多的男性警官馬里諾所接受,以及她處處受男性上司制肘。作者在賦予她光環的同時,也點出美國社會的現實──在開放的社會下,強調男女平等卻依舊男女工作人同工不同酬,而且若女性出現在傳統上被男性壟斷的職業或職位上,多多少少會遭受男性的歧視以及不合作態度,總得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去證明自己的能力。
凱.史卡派塔女法醫當然也面對如此困境,可是她卻不理會這些事情,對她而言只要把工作做好、盡快破案,就是她該做的事,雖不致於我行我素,但也決不會委曲求全,強悍的心、專業的態度,不輸於任何人,但她也很柔軟,尤其是她面對死於非命的屍體時。
作者借女法醫的口說,死去的人是沒有自衛能力的,他們不能阻止自己的遺體被解剖,內臟被翻出來,身體被一寸一寸地拍照,而且每個部分都公諸於大眾,讓專家、警察、律師、法官、陪審團都檢視過了,他們的遺體(遺骸)才能安息。然而,在進行的審訊的過程中,死者除了遺體被冒瀆以外,針對其死者身體特徵的看法和說詞,並非是正經八百、學究式對談,有時還會有無聊的玩笑或尖刻的閒話,乃至死者生前的生活方式都會被細密地檢視、評論,有時還會遭到貶損。而凱.史卡派塔,在面對那些死於非命的受害者時是非常難接受她職業中的殘酷一面,所以一直盡力維護死者的尊嚴,她非常不願意死者的隱私像他們被取走的生命一樣,完全被摧毀。
這是一個非常有人性的“法醫”,只是她畢竟只是作者筆下的一個理想法醫化身,所以我在開始閱讀時,其實是有些小失望,因為我期待書中有更多法醫工作描述,然而,它只能算是由女法醫領銜演出的“犯罪小說”而已。對習慣了看克莉斯蒂(Agatha Christie)推理小說的我而言,其情節入勝、人物刻劃等都不如,至於細膩的情感與心理活動描繪也比不上日系推理小說的作者。不過,作者對氣氛營造、情節舖設以及專業知識都做得很好,讓讀者一讀之下就非得繼續往下讀直到找到兇手為止。
以通俗小說標準來說,表現算是不錯,人物刻劃尚算豐滿,而且此書言之有物,無怪此系列可以一直延續。
相對於期待《屍體會說話》是一部法醫知識滿怖的小說,我對《死亡解剖檯》其實是不抱著期待的──也許只是另一部掛著“法醫”頭的犯罪小說。然而,當我一翻此書時,我就承認我錯得離譜。《死亡解剖檯》不是小說,而是法醫工作實錄,是由全美國最受尊崇的法醫學專家之一,斐德列克.薩吉伯醫學博士(Frederick Zugibe)憑三十多年的法醫生涯經驗書寫,為讀者揭開(套用此書的廣告詞)“比《CSI犯罪現場》更曲折離奇的十樁真實法醫祕密檔案”,其中包括了曾轟動全世界一時的美國著名美式足球員O.J.辛普森殺妻案。
十個曲折的案件,有遭人毀容的殺人案、遭焚燒至見體的屍體卻只保留了完整頭部與顏面的戴皮面具的死屍案、更有慘遭殘酷姦殺的女童案,也有槍擊案,法醫都一一將案情娓娓道來,更詳細地記載了他如何面對屍體所留給他的訊息,抽絲剝繭,從而找出有力的證據,找出兇手、指定犯人。
法醫說,他們的工作包括檢驗死者的衣物、器官與創傷。接下來是推測凶手殺害死者的意圖,還有鑒定死因。而他們最複雜、最富挑戰性、比他自己願意承認的還要艱難的工作是:鑒定死亡時間。因為,在鑒定死亡時間時,常會遇到各種阻礙:沒有目擊者,屍體被移動過,氣候、濕度和溫度的變化,證物保管欠佳或採集不全,屍體經過刻意處理或破壞(如冷凍或以酸液溶解),以及最常見的嚴重腐敗狀況。其實,讀到以上這段文字時,還真有“原來如此”之感,因為一直以來都被電影或電視劇誤導,認為法醫最容易的工作就是鑒定死者死亡時間:只要測一測屍體的肝溫就能立刻推斷出死亡時間。
除了詳細的驗證,此書最讓人佩服的一點是,不只揭露了成功破案的案件,也收錄了被搞砸的案件,例如辛普森之案就是被搞砸的其中之一案件,書裡詳細地記錄了被告的律師是如何操弄法醫證據,反黑為白,從而讓有罪的人變無辜。
看過此書後,對法醫的工作與驗證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然而對於人性的醜惡面,卻有更多的厭惡與無力感,以及對天意弄人更深感無奈。
書中揭露了一個在槍擊案中受傷的47歲武裝保全人員,在經歷了三次外科手術和無數痛楚的療程,終於保住了被槍擊中的左手臂,並經過兩年的復健後,重新回到工作崗位。68歲時,仍然健壯的他依舊為舊東家打工,這天,他進入曼哈頓某棟超高大樓去取貨時,進入沒多久,該大樓的牆壁開始搖晃,高樓消防灑水器也噴出水來。他連忙找了公司電話打回東家的調度中心,但電話突然中斷。幾分鐘後,他所在的大樓整個倒塌。
那一天,是2001年9月11日,他取貨的地點是,美國雙子星世貿大樓。
現實,從來就是如此充滿殘酷與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