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拜聖誕節假期所致,年尾總是有許多大製作的電影上映,雖然年年都不為所動,但今年看了電影名單,倒有兩三部讓我心動,想花錢買票。然而,若按照心動的排序,《Avatar》絕對不會排在首位,可是,因為已看過此部電影的妹妹極力推薦,要我絕對不能錯過,所以便約了朋友一起觀賞。觀賞前,只知道這是《鐵達尼號》導演James Cameron的最新作品以及看過兩個“藍人”的劇造外,其他的事一無所知。

而驚喜,往往在“無知”中誕生。

我很少高度讚揚一部電影,但對《Avatar》我給予的觀後評價是:很棒,非常棒,絕對不容錯過!

忘了開場是如何的,可能是以一部飛行船開場的吧!只記得看著那艘嶄新的飛船,腦袋卻不斷拿《星球大戰》中的飛船作比較,看得很不專心,而錯過了男主角的一些旁白。然而,當聽到他說,“……一個生命消逝,另一個生命開始”時,好奇心突然完全被挑起,而電影(對我而言)正式進入狀態──飛船,已抵達它的目的地──一個名叫“潘朵拉”、類地球似的星球。

當飛船上的所有軍人都操著整齊的步伐跑下飛船,男主角依然坐著不動。心想,不是吧,難道這是為了向觀眾突出他是此電影的男主角才如此安排的嗎?

接著,就看到他打開一張折疊的輪椅,然後身手敏捷地從座位移到輪椅上,才知道,這男主角真的很特別,一反《星球大戰》中那些一出場就高大、步伐穩健的男主角──他雙腿是殘廢的。

頓時,好奇完完全全佔滿了我的腦袋──James Cameron到底要賦予這男主一個怎樣的使命?因為他除了殘障,性格好像也挺孤僻,對於外人的嘲笑毫無知覺,對於他人的直接評價──“我需要的不是你,而是你的弟弟”──也毫無反應。是的,他對自己的到來,以及即將展開的任務並不是非常瞭解,因為,他只是一個代替品。

原品,他的弟弟,一個為了此任務受了三年完整的訓練,卻在即將派上用場時,意外去世,所以相關方面便找來了他的孿生哥哥──傑,代替他操縱“阿凡達”。

“阿凡達”是什麼?

“阿凡達”是結合了人類DNA和“潘朵拉”星球上的直立族群“那維”的複製品,外形像“那維”族,但卻非真正的活體──沒思考,也不能自己活動,更沒有靈魂,需要該提供DNA的人類通過儀器“進入”“阿凡達”才能使其“生還”。

換句話說,在人類的眼中看來,“阿凡達”只是人類的“網遊虛似公仔”或“交通工具”。然而,不同在於,負責“操縱”或“駕駛”的人,並不能與他的“阿凡達”同時清醒,並同時在一個空間活動,意即,一個睡著了,另一個才會“起床活動”。

傑的“阿凡達”不是他的,本是他的孿生弟弟,可是,卻出奇地與他“合拍”。而弟弟的“阿凡達”可以使用之日,也就是他重生之日──他通過“阿凡達”,重新感受到雙腿的功能,讓他可以自由地走、跑、跳。然而這沒經過嚴格訓練的“操縱者”是個好奇寶寶,所以他的分身也是個好奇十足的“阿凡達”,展開任務時,並不循規蹈矩,愛自由探勘,也因此,帶領了觀眾展開了一場“潘朵拉”旅程,並揭開了“那維”族的神秘面紗。可是,也同時赤裸裸地暴露了人類的醜陋──搶奪資源、破壞大自然以及好戰的心態。

James Cameron用這部電影反映了人類的劣根性,也狠狠諷刺了“文明”的自大自傲與自以為是。Open Your Mind,不要用你狹隘的眼光、有限的知識去看事與物,更重要的是,不要輕視大自然的力量。

我們常對那些做出禽獸事的人類罵道:枉為人……

而這部電影,讓我最深的感觸是,恥為人!

 

 

*寫於2009年12月29日,2010年8月20日發表於“鮮文學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十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