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申明,此醜非彼醜,在這裡絕無貶意。

若說《少林足球》裡的演員,人人都可以是主角,那麼《功夫》裡的,人人都是醜角。這裡,找不到主角,有的,只是電影領頭的一行字:周星馳作品。

醜角們,無論是小混混抑或大流氓,卑微的理髮師還是霸氣十足的包租婆,還有更多的張三李四,大家的戲份雖不一,然而各自卻有亮眼的地方。

最忘不了那個呆呆的,看來怕事、懦弱的理髮師說,“哦~你勒索我……我不怕!…你殺死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看到這一幕,在爆笑之餘,突然想到,這個看似能任由他人欺負的,其實是最勇敢、倔強的。瞧他在一開始就對那人人怕之、懼之的“豬籠城寨”包租婆高聲抗議道,“包租婆!怎麼沒有水了?”

明明知道會有什麼後果的,他還是如此做,我只能說他勇。誰說小人物就不具備勇?誰說這種對“不合理”事的抗議不能算勇?

不平則鳴,這是“勇”的基本。

他做到了。

但我們呢?是否也具備這種“勇”?

這不得不讓我們反思。

呣,差點忘了還有一個不畏強權的“暴牙女”──阿珍。這個女子,牙暴,脾氣也暴,是唯一一個不怕包租婆的人。她可以在包租婆執意趕走“豬籠城寨”三個隱姓埋名高手、無人敢求情的時候,挺身為他們說話,那份霸氣,是可以跟包租婆抗衡的。至於她憑什麼在“寨主”面前這麼有恃無恐,電影沒交待,也許她特別潑辣難纏吧?潑辣的女子大有人欣賞,然而難纏的女人,還是先避為妙。

剛說到三個匿名高手──腿功了得的竟去當苦力,拳頭硬的竟是裁縫師,而耍棍高手則是賣油條的小食店老板。三個人隱姓卻不埋功夫,靠著他們的看家本領辛勤地填飽自己。三個人,個性塑造各異,一個硬朗、一個陰柔、一個溫和,象徵武學綱要的三個層次──第一層:剛。剛者,無堅不摧;然而柔卻能克剛,所以柔是第二層次。而武學最高境界就是,剛柔並濟。

三個高手中,最有發揮餘地的是那個陰柔的裁縫師。擁有健碩的身材,卻有顆柔弱感性的心,任由他人侮辱欺負卻仍帶著笑臉,最大的反抗也只不過是哭泣。看他耍著一環又一環的鋼圈,突發奇想,為什麼他耍的不是針線,裁縫師拈針線豈不是更熟巧?然而,導演並不想將他塑造成東方不敗,所以他也只好玩鋼圈,然後提早向觀眾say goodbye。

群醜中,份量最重的,當數神鵰俠侶。

這對中年“楊過”與“小龍女”,一改我們印象中的飄逸、不食人間煙火,庸俗不堪的他們,光是以那樣的造型報上名字,已有極佳“笑”果。無論是言談、動作抑或表現,相信我,他們絕對是出色的。即使這兩個表演者已屆中年、沒賣相、名氣不盛,但爐火純青的演技,已讓一些皮相佳的“嘔”像絕對汗顏。

眾多電影中,醜角數不盡,但面目模糊。而《功夫》卻是醜角群舞的舞台,真正表現了,電影,並不是由一兩個主角就可以組成的。

 

 

*寫於2004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十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