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苦女,當然就少不了幸福女啦!(呣,這句話,其實應倒過來說)

通常,在一些比較“正常”的劇中,可以當上幸福女的,莫不過是女主角,或是一些形象比較討喜的女配角。

縱觀全劇,《大長今》的幸福女有三個──主角──徐長今、長今的媽──朴明伊以及長今的師父──韓尚宮。

先說首號幸福女,長今吧。

這個女主角,從小喪母、父親生死未卜。後來進宮當小宮女,卻因身份卑賤遭人歧視,而且很不得訓育尚宮的歡心,恨不得將她從宮廷趕出去。成功留在宮廷後,轉由嚴厲、冷漠的韓尚宮負責調教,此後幾年,算得上是快快樂樂地長大。

爾後,發生了許多大大小小的事,或遇人不淑,或遭人陷害,總之,讓她在出宮、入宮中忙個不停……人生如此高潮迭起,生活如此顛沛流離,命運如此坎坷曲折,若換成你我,早就放棄了生活,發瘋了不成。但她沒有,因為她有一顆百折不饒、堅強的心,以及一個很阿Q的編劇為她的悲慘命運舖上一條通往美好生活的康莊大道,因此,即使路上坑坑洞洞不斷,她知道,幸福,就在眼前。

好吧,既然被封為首號幸福女,我們就來數一數她有什麼幸福吧!

一,有一個聰明伶俐的母親。

二,有一個愛她如命的父親。

三,有一對雖然貪錢、市儈的養父母,但他們都真心對她好。

四,有一個傾囊相授、可以代替母親的廚藝師父。

五,有天生敏銳的味覺,以及可以畫出食物味道的才華。

六,有一個願共生死的好朋友,以及一群對她很好的人(凡是有正面形象的,都會對她好)

七,在廚藝上,有一個很強的競爭對手(人吶,最怕無敵,無敵最寂寞,所以,有對手是很幸福的)

八,有一個伯樂(就是皇后啦)

九,有一個督促她長醫學知識的老師,以及一個逼使她長“醫心”的老師。

十,有一個至死不渝的愛人

十一,……

她的幸福,真是數之不盡,總之,要想像長今般人見人愛,車見車載,幸福無比的話,你必須要有一段坎坷的身世、悲慘的命運,不然,幸福對你而言,就如空氣,明明就在你的身邊、身體內,你就是感覺不到。

接著說二號幸福女──朴明伊。

她是長今的媽,沒有她,就沒有幸福女一號徐長今了。

為什麼說這個被人誣陷至差點死掉的女人是幸福女呢?

很簡單,因為她不必做宮女了。

當宮女,也許一生得在皇宮終老。即使有幸出宮,也是昨日黃花,最青春的歲月、最美麗的年華都奉獻給那些皇親國戚或宗室貴冑了。

朴明伊,聰明伶俐,可說是無所不懂、無所不能的女人,烹飪、女紅樣樣精通,還會讀書寫字,也懂得做生意。這麼有才華的一個女人,若只在宮中終老,或有能耐做到尚宮(御膳最高尚宮想也知道,輪不到她來當的),也終究是一個不快樂的女人。

她因禍得福,雖被迫過著躲躲藏藏、活死人般的生活,但她卻是快樂的──有重視她的丈夫、有一個像自己的女兒。

然而,有一點更值得她驕傲的是,雖去世已久,但她卻是讓人念念不忘,愛她的朋友,念她、想她;害她的人,永遠都記住她,並打從心裡怕她。

明伊、明伊……

這個名字,就如同咒語般,貫穿了整部劇,影響了劇中人的思維,為她報仇、為她平反……最後,一切也如她所願。

雖說,她的理想都是由她女兒來實現,然而,她本身的幸福卻是她自己爭取的。因為救她的男人,在她離去後,不惜千里迢迢暗地裡保護著她,還細心地為她打點她所需的一切。若她還笨得放手的話,那她還不如回去喝毒酒再死一次算了。

所以,即使她短命,但至少她獲得一般宮女都不敢奢望的婚姻、家庭。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說的,就是朴明伊這類人。及時抓住幸福,比什麼都重要。

至於,把韓尚宮這麼悲慘的人歸納為幸福女,呣,我自己也覺得納悶。可是,看著這個人,我會不期然地覺得她幸福。

她的“上司”鄭尚宮常常責備她說,冷漠無情,可是她給我的感覺卻有如冰山下的火種。

她出身寒微,本來什麼都不是,卻因遇著朴明伊,為她的一句話:你煮的東西很好吃,而與她攜手進入宮廷當宮女去。

她的快樂,以及理想──成為御膳最高尚宮,都是朴明伊給予的。也因此,隨著朴明伊被陷害,爾後生死未卜,她的熱情也就冰封起來,直到遇到小長今。

因覺得她是可造之材,她悉心地裁培她。為她生氣、為她坦心、為她驕傲……猶如一個母親。

是的,我想說的,其實就是母愛。

當宮女的,除非被皇帝看中,又“幸運”地懷上龍胎,否則,此生將沒有子女緣。

而韓尚宮,在還沒得知長今就是故友之女,就已視她如己出,重視她多過自己的驕傲──因為長今代其出賽而贏得最高尚宮位置,致使落敗的崔尚宮心生不忿,聯同其他尚宮杯葛她。因此,使她心灰意冷,數度想“奉還”最高尚宮位置。然而,卻因為長今說:她再也不想見到未戰先認輸的韓尚宮,而激起奮戰之心。後來,終憑貼心的廚藝讓其他尚宮自抽認輸。

當知道長今就是好友的女兒後,更為保護她而作出她從來就不屑做的事──無故“驅逐”崔氏家族以及跟崔氏家族有關的人離開宮廷到別館去,更禁止她們出宮。

後來,更因為想救下長今的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獨自承攬逆謀之罪。她對長今所做的一切,就如她自己所說的:你是我女兒呀,天下哪有一個母親明知前方是死路而要孩子去送死的?

她,雖死猶樂。

因為長今,她從死人般的生活活過來;因為可以施愛,所以她幸福。

 

 

*寫於2005年。2010年7月25日發表於“鮮文學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十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