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看過蔡明亮的電影。雖然,同為一國人應多支持這位導演一下,但很遺憾地,直到他第九部作品,我才下定決心去看。然後,很慶幸。

不只一次聽朋友說,看蔡明亮的電影,是需要耐性的。而此時的我,已屆長耐性的年齡,所以對電影內同一場景過長的對焦,可以將視線上下左右地四周環顧,看看蔡導是否在此鏡頭中設了深意;對於沒有對白的表演,可以從演員的動作、表情、眼神,窺探他們的內心世界、思想交流;對於不是結局的結局,可以自行發揮想像,填補導演故意留下的空白。

所以,我真的很慶幸,當我終於準備好了才去看他的電影,才真正喜歡,並懂得欣賞,不為他蔡明亮的名氣,也非因為他是馬來西亞人。

《黑眼圈》,讓我看得心情複雜。電影內的每一處場景,都是我生活中的城市一隅──那炒麵的小販、那對賣唱的盲人夫婦、那古老建築中的茶餐室、那幅漆在監獄圍牆的壁畫、那廢棄的建築物、那河岸……──有熟悉的,卻有更多的陌生。

21世紀的吉隆坡繁華了,城市的區域發展版圖越來越大,但市中心其實破爛難補。車多、人多,地上的坑坑洞洞更多,一場大雨過後,幸運的只有水灘處處,不幸的,閃電水災。還有,電影中的,霾害。

雖然電影中的煙霾只是點綴,卻點出馬來西亞人的健康意識不及格以及不知是“逆來順受”還是對生命不在乎”的性格。儘管霾害嚴重,日常生還是一樣過,不便的,只是戴上“口罩”後說話不清,其他的,完全沒有影響。

嗯,似乎說遠了,大馬國內的問題,還是留給大馬政府和人民去自我反省吧,這裡還是說電影吧。

其實,故事的最佳主角是那張床褥──原本被人廢棄,在被外勞捨去復用後,翻身變作幾段情感、情慾的牽線──外勞跟流浪漢的同志情、流浪漢跟女工的同鄉知遇情慾爆發之情、流浪漢跟老板娘的情慾偷情……

情情情,無論是真情還是虛情假意,那張床褥上盡演。

I Don’t Want To Sleep Alone是《黑眼圈》的英譯名,是的,人之所以有黑眼圈是因為睡眠不足、睡不好引發的;而蔡明亮告訴我們,有黑眼圈、睡不好,是因為一個人睡太寂寞了,所以,必須找個伴。電影說,一個伴不嫌少,兩個伴不嫌多,只要相安無事,各取所需的話,最後,皆大歡喜。收場。落幕。

 

*寫於2006年,2010年7月25日發表於“鮮文學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十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