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看韓劇,尤其是韓國偶像劇,來來去去的兩男兩女愛情模式──永遠的好事多磨男一號與女一號、惡毒的女二號和騎士型的男二號,劇情老土,不合邏輯的地方一大堆,看著就生厭。

然而,我卻迷上了《宮》。

這部《宮》,除了佈景、服裝華麗以外,就跟一般偶像劇無異,同樣的兩男兩女愛情模式。可是,就在我當陪家裡老人消遣娛樂時,卻發現了《宮》的與眾不同,劇裡的人物個性,似敘述一些更深刻的內涵。

於是,陪老人追罷《宮》後,又再次獨自重看一次。爾後,就徹底迷上了。

迷上《宮》,因為它是一般偶像韓劇的異數,這部劇,絕對是兩性探討劇,裡面的男女兩性心理,既真實又深刻;而各個人物不完美的真實人性,又與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人,並無太大差別,看著他們,仿佛就如生活在我們周圍的人似的,觸手可及,然而一轉眼,卻又如隔了山隔了海似的,那麼遠,似遠還近、似近還遠,就如我們現代的虛擬生活寫照。

對於《宮》人物的分析,百度的宮吧有許多精辟貼,因此,在此就暫不談了,先分享一下我對《宮》情節的一些想法吧。


《宮》自問自答錄之一:李信為什麼會娶申彩京?

場景倒帶:皇太子李信本對頂替前皇孫李律履行娶內定皇太子妃一事不置可否,但看到申彩京的照片,並認出了她就是那個偷聽到他向女友求婚失敗的人後,接著就答應了婚事。

李信為什麼會娶申彩京?

我在宮吧看到了許多朋友的有趣答案,然而印象深刻的卻是Kate手紮寫的三種可能性假設,在此引用:

第一:反正不是娶自己愛的女人,所以娶誰都不重要;
第二:李信對彩京一見鍾情;
第三:李信對彩京的個性有興趣。

以上三種假設,我個人是挺支持第二種假設的,因為李信在警告申彩京的那一幕表現,實在太曖昧了,竟將手指壓上一個陌生妙齡女子的唇上──那那那,簡直是性騷擾呀!

而且,根據心理分析,女性的唇部位於臉部的中心,代表了女性的吸引力;而女性若在唇上塗上口紅,突出這部位的話,對男性來說是具有強烈的吸引力的……

所以,我並不排除李信對申彩京“一見鍾情”的假設。

可是後來,再深入去探討李信這個人後,發現“一見鍾情”並不是主要的原因。

真實的李信,是一個很重視私隱又防衛心重的人,但偏偏身為皇太子的他,卻沒有所謂的“私隱”。他的外在一切(吃的喝的都被記錄;屬於私隱地的臥房,房門卻是可以透視室內的半玻璃窗門)、甚至喜惡,都不屬於自己的,得公諸於世,因此,他無時無刻不在為保有“私隱”而抗爭,甚至以“約定婚姻”交換“自由”。
以“一生的不自由”去換“個人的自由”,很可笑又可悲,是吧?

但這偏偏是李信的最精明盤算。

因此,他需要一個“盟友”來實現他的計劃。

但這個“盟友”必須是跟他對“自由”有同樣需求的人,而更重要的是,必須有“堅守秘密”的能耐,簡單來說,他需要的,就是一個“可以給予他安全感,並且可以使他絕對信任的人”。

而申彩京,就是讓他“有安全感”的人。

我們不妨回想一下,當李信發現有人偷聽到他求婚的事,雖然沒有看到偷聽者的樣子,但他卻記牢了偷聽者的特徵──穿運動褲的女子。

因此,他才能在街上,紅燈停車的瞬間,認出了申彩京就是偷聽者。

為什麼他要記牢偷聽者呢?

因為,私隱被“侵犯”了;身為皇太子的他,是不能有秘密的,而他的“求婚秘密”既被偷聽了,就意謂著全天下人都知道的事了──這可由申彩京偷聽後的表現立刻知曉,當時她的想法是:oh my god,是第一大新聞哩。

而且,他深知,女人,皆守不住秘密的,尤其是知道第一手消息的女人,更是會忍不住口去到處炫耀一番。所以,他才會在坐上車離開學校時,不自禁地呼了一口氣,因為他此時已作好“秘密”被公開的心理準備了──無論是他“求婚失敗”抑或“約定婚姻”的消息,都將不再是“秘密”了。

然而,就在他對申彩京提出警告時(其實,他也不抱希望這女子會守口如瓶,只是還是意思警告一下,就如他跟孝琳求婚的心態一樣,不抱希望,但還是想嘗試一下),申彩京的回答竟出乎他的設想──“干什麼,我又沒想告訴別人”……

雖然,這女子所言的可信度對當時的李信而言,未必很高,但是,有一瞬間,卻讓他有了“安全感”,所以,接下來,他才會突破他經常與人保持的防線,以壓迫式的姿態,主動將手指壓向對方的唇,以便親手確認“安全感”(呣,也有可能被吸引了,笑)。

接下來,答應娶申彩京後,李信也應該觀察了很久,發現外間並沒有“他求婚失敗”的傳聞後,他才正式確認申彩京“安全度”,因此,才會主動去探訪正在接受婚前禮儀學習的彩京,並對她坦承他的“結婚計劃”──要求婚後從皇太子住的東宮搬到其他遠離正宮的宮殿去,以減少被大人堅視、承諾兩三年後,若申彩京想離婚他會答應等。這時的他,雖說帶著禮物去探訪有“賄賂”之嫌,但他確已正式視申彩京為“盟友”了。

只是他沒預料到的是,他視為“安全度高的盟友”,竟一步一步威脅他的安全防線,不但步步迫近,甚至把真實的自己也給迫得現形,從而淪陷得無法翻身。

真是應了那句,“最安全的人其實是最危險的人物”。

 

 

*寫於2006年,2010年7月25日發表於“鮮文學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十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