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一個人,都活在一個多面性的社會裡。所謂的社會多面性,意指人與人之間各項交際的活動,並非一對一單一交流或活動,而是縱橫交錯、互相影響,為此,一個人在社會中的身分不可能只有一種,在別人的眼中或引述中,你可能是某某人的兒子/女兒,也可能是某某人的丈夫/妻子、可能是某某企業的老闆/經理/員工……然而,無論你有什麼身分,人最在意的是,自己,一個只要一提起你,就是你的名字、你的事跡、你的傳奇的身分,而非某某的誰和誰。
因此,你可能會以不同的面貌出面在上述人的面前,如乖巧/聰明/頑皮的孩子、專一/溫柔/愛護家庭的配偶、盡責/任勞任怨/出色/懶散的職員等等。社會多面性,造就人類的面貌多面性,而更複雜的是,也同時造就一個人的性格多面性。這裡說的性格多面性,並不狹義地指一個人有多重性格,而是泛指人類在各種交際活動中,與他人的交際心理與態度──你可能在父母的面前顯得沉默寡言,然而一轉身在朋友面前就變得話滔滔不絕,而再轉個身,在同事面前又表現得不近人情。
有鑒於此,若想要瞭解一個人,除了要觀察他的行為舉止以外,也要從他人對他的印象乃至他生活過的環境將之勾勒得更完全,然後像拼圖一樣,一塊一塊地將這人的全貌拼起來,讓他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人類性格大分類中的ABCDE類型中的一員。
而金范相,這個在許楚姬口中是個雙重性格的人,對於觀眾而言,他不只是雙重性格,而是多面性格。他的多面性不斷地衝擊著我們的觀感──從完美到虛偽,再從虛偽到善良、從風流到深情、從說話刻薄到富哲理……這個角色之多面性、面貌之豐富,而且轉變之有層次其實值得我們如剝洋蔥般,不但要觀其行、聽其言,更要從其他與之互動的人的引述中來勾勒他的全貌。
首先,我們來看看金范相的簡歷──
姓名:金范相
年齡:30歲
學歷:估計是博士(因為有升作教授的資格)
身分:文物鑒定師、文物修復師、大學講師、大學保存科學研究室研究員、文化財發掘節目邀請鑒定師、文化財廳管制組咨詢委員、兼職財閥的文物買辦家
專長:文物鑒定、書畫修復、很會唱歌、追女人
外貌:英俊、帥氣、身材修長、均勻,要身高有身高,要肌肉也有肌肉
家庭狀況:單身,父母早亡,由爺爺奶奶養大,兩老人家尚健在
接著,我們來看看他人眼中的金范相形象。
在長官或有權勢者眼中的他──謙虛、有禮、尊重老人、與眾不同、才華洋溢、是個優秀的專職人才
在崇拜者眼中的他──博學、有才華、親切、友善、有禮、優雅、英俊、帥氣、迷人
在沒得到他好處的非崇拜者眼中的他──油頭粉面、長得像小白臉、娘娘腔
在得到他好處的非崇拜者眼中的他──長相比上鏡好看、有富貴相、出手不凡、性格很好
在好友眼中的他──假裝謙虛、善良、耍酷,明明什麼都不懂,卻裝得像博士一樣;不能忍痛、愛誇張
在敵人眼中的他──雙重性格、風流、有變態傾向、不可理喻;油頭粉面、盡用甜言蜜語勾搭和誘惑女學生、善妒,並天天與他妒忌的人作對
綜合以上這些人的觀點,我們可得出金范相的初步面貌:
表現於人前的面貌──親切、有禮、謙虛、上進、有遠大理想、與眾不同、為人著想、博學、能力非凡、完美、零缺點、無可挑剔
表現於人後的面貌──自戀、愛面子、嘴巴刻薄、自以為是、甜言蜜語、照顧形象、喜歡女人的崇拜眼光、耍酷、耍帥、小氣、自私
以上這兩種面貌,乍看之下,會很自然地認為,表現在人後的面貌就是真實的金范相。然而,這兩種面貌,猶如鏡子裡外,雖然左右對調,卻是相互反襯的,可以說都是真實的他,也可以說都不是真正的他。
若你把鏡子後的鍍銀刮掉,就成了可以直透背面的玻璃,雖然仍有反射的影子,但卻可能讓你的視線穿透,直視其後的景觀。
那麼,在玻璃後的那個金范相面貌又是如何的呢?
那就得從他最親近的人的角度看了。
在奶奶眼中的他──是最優秀的、最溫柔善良,也最善解人意、隱忍,有苦自己擔著
在知他甚深、可說是相當瞭解他的許楚姬眼中的他──有才華、有真才實學、聰明、博愛、品味高、善良,是個好人
看了以上兩個他最親近的人的觀點,是不是有些犯糊塗了──怎麼與他表現於人前的面貌那麼相似呢?
我之前已說過,無論是表現於人前還是人後,抑或在親近的人面前的面貌,都是他,也都不是他。因此,若要勾勒這多面性的人的全貌,我們還需要從他的言行舉止、待人處事的態度以及他生活的環境中觀察與推測造就他多面性面貌的心理活動。
基本上,要深入觀察一個人的行為從而推測他的心理表現,可以從四個面向來看:家庭、工作、交友以及感情,所以我們不妨用幾個問題來切入。
(一)為什麼他要隱藏善良而表現虛偽?
根據金范相自己的說法是,要對抗權勢、創造粉紅未來的好辦法只有一種,“裝優秀、裝完美,要裝成無可挑剔的人”。他知道世上根本沒有這樣的人,所以才拼命地裝,這是他在社會生存的法則。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就他這種心理?是受了誰的影響?
一個男孩的成長,基本上都是受到父親在家庭中表現的態度以及對父親對母親的態度的影響。然而金范相,根據從劇中所得到的資料──生於1978年,1988年的日記中記載他在父母祭日時到普門寺的磨崖石佛坐像那兒許願,他今年的願望不再是去年的“去父母那兒”,也非“讓他再見父母一面”,所以估計從七歲起他就失去父母了,而且是在他生日前的二十天──他生於8月25日,父母祭日在8月5日。
小孩子每一年最期待的是什麼?
學前的孩子,期待過年、過節和過生日,而且過生日是他最期待的日子,因為唯有那天他才是主角、全家以及所有人的焦點。
已上學的孩子呢?其實沒什麼差別,只不過是多了對學校假期的期待而已,然而他們同樣最期待自己的生日,因為可以請同學、朋友一起為自己慶祝。
韓國小孩的入學年齡為六歲。所以,從這裡可以推測,當“有學生身分”的金范相正準備迎接自己的七歲生日,並開始有自己的交際圈時,父母去世了。失去父母,對大人來說是一大打擊,更何況是尚待養育成長的小孩呢?
雖然失去父母的他,還有爺爺奶奶可以依靠,可是從小范相的日記描述中,你可以窺看到他心底的渴望──父母祭日第一年,他希望“再見到父母”;父母祭日第二年,他希望“去父母那兒”。然而,到了第三年,他在佛的面前哭泣了好久,才想起自己想許的願望是,“希望父母幸福”,因為,他已明白,無論對父母多麼眷戀他們都不可能再回來了,所以他要學習接受現實,並放手。
失去父母,逼迫金范相變得比同齡的孩子早熟,也顯得孤獨,因為他把所有的心事都記在日記裡。我猜測,他的孤獨也來自於環境的變遷。
對於金范相的父母,劇中並未提供太多的訊息,但我估計他們是在首爾都市圈找生活的,所以金范相八歲以前是在城市中生活與上學的。父母去世後,當陶工的爺爺把他接到鄉村生活,我估計是離首爾特別市不遠的京畿道利川市,因為根據網上所得資料,利川陶瓷器村是韓國最具代表性的陶藝村,共有八十多家陶瓷工廠;而看金范相帶許楚姬回家探親後,晚上驅車返回首爾雖沒給予正確的時間,但看許楚姬回家後,還說煮飯給弟弟吃,估計時間不過七八點左右,所以爺爺奶奶的住處,是靠近首爾的京畿道利川市最附合。
離開熟悉的環境到陌生的地方,任何人都需要一段時間適應;而對小范相更慘酷的現實是,他還得適應失去父母以及和爺爺奶奶一起過日子的生活。
爺爺奶奶雖然很疼他,而且對失去父母的他會多加一份憐惜。可是,爺爺卻是個嚴肅寡言的人,對孫子的愛是不會溢於言語上,他自己的心思都需要別人憑他的咳嗽猜測,更別說會主動開口安慰人了。而奶奶,雖然個性直率、活潑,但似乎有些怕爺爺,我想,金家應該是還沒擺脫韓國的傳統,依然有些男尊女卑吧!所以,我猜測,縱然奶奶很疼惜小范相,但她應該會遵循爺爺的意思──男子漢,流血不流淚,猜測不會讓小范相有哭泣的機會吧,只是心底卻會一直覺得他很可憐!
基於以上這些原因,這個因父母雙亡而被迫早熟的小范相,在爺爺面前一定不敢哭泣,而在奶奶面前則不忍哭泣,所以他的眼淚都只能到普門寺的磨崖石佛坐像面前流,直到他自己接受現實,學習放手為止。只是,他的心,卻一直未曾痊癒過,因為從未有人帶領他如何走出失去父母的痛苦中。他一直把悲痛深深藏在心底,還要偽裝快樂地成長,因為他不想爺爺奶奶擔心,所以,你才會聽到奶奶說他“有苦都是自己擔著”。因此,你才會明白,為何當他看到許楚姬因為盧班長說起她父親、說她小時候如何辛苦地帶著弟弟長大而哭泣的時候,他會立即對這“敵人”心軟。表面看來,是因為她的眼淚,但更深層的原因是,她的經歷觸動了他對自己小時候的記憶,讓他感同身受到許楚姬小時候的孤獨與無助感。
爾後,當他知道許楚姬那“活著”的父親帶給她的傷痛,比他那“死去”的父親帶給他的悲痛更甚時,他就沒法子再跟這個女人作對了,因為他也有未痊癒和一直隱藏著的傷痛。
至於,造成他“裝完美”的心態,我猜測是問題出在那個“全國師生大會上二等獎”的獎狀上。奶奶不是說了嗎,那個拿一等獎的是因為作弊,只是,縱然小范相知道真相,感覺不公平,但我認為耿直的爺爺一定不會為他出頭的,爺爺一定會認為,這只不過是一個比賽,自己知道自己的優秀就好了,何必去斤斤計較呢?(爺爺的這種心態,我是從范相與姜班長的對話中揣測的──姜時完說,“你的爺爺一定很疼你吧,這麼年輕就當上了有名的鑑賞專家”,金范相則立即回答,“不是那樣的”)而奶奶縱使替孫兒不值、不忿,但礙於爺爺,一定是不敢替范相出頭的。這個教訓給范相的理解是,因為自己“沒裝”(正直),所以輸了給“會裝”(偽善)的人,因此,范相後來的那套生活原則──“裝優秀、裝完美,要裝成無可挑剔的人”應該就是從這時候形成的。
不過,以上也只是我猜測的一種可能,另一種可能是,奶奶替小范相抗議了,但因為得第一的是有權有勢人家的孩子,所以主辦單位不受理抗議,並要他們息事寧人。而小范相從這時候瞭解到,有權有勢的重要性,所以往後才會拼命地想攀附權貴,以及努力地想獲得高地位。而最簡單的方式是,讓別人看到自己是個“比任何人都優秀、比任何人都完美以及無所挑剔”。即使他還做不到,那就“裝優秀、裝完美,裝成無可挑剔”吧!
以上這兩種可能的共同點是,善良,在權勢面前,根本不值錢。想要成功的話,就端看你有多會裝了。再加上他後來的同學孔永哲的家庭背景讓這沒才沒識,堪稱笨蛋的人,在與他競爭的職場上扶搖直上,他才更徹底地貫徹他的“裝”心態與原則。
所以從這點可以拍板的是,他的虛偽不是天生的,而是他所經歷過的事造成的,只因為他不想受到傷害,真正的他,由始至終都未變,還是一個很善良的人,這一點,可從他為只見過一面的哭泣女孩英實,送上生日蛋糕而得到印證。
(二)為什麼他會當財閥的秘密文物買辦和修復贓物,他的道德界限在哪裡?
他是五星集團張浩成會長的秘密文物買辦,也承接文物修復的工作,即使是贓物,也不會推辭,他說,“我只是以我的能力和需要我的能力的人一起做事而已,我從不認為這是錯的。”
在一般人的眼中看來,他似乎是為了錢可以連道德觀也可拋棄,然而,若你再深層地挖掘這個人,你會發現,滿足感,才是他所尋求的。
他無疑地,在鑒賞、修復文物方面很有天賦與才華,而更重要的一點是,他熱愛他的工作,也熱愛著古文物──聽他對姜時完說,文物修復師只是一個醫生,面對需要救治的“病人”,他是沒有辦法袖手旁觀的。因此,你才會聽到他對許楚姬說的那番話──“無法拒絕張會長是我的錯,但我從未後悔過修復了小苑花開帖”。
若不是因為熱情所在,想必這個惜名聲如金的金范相是不會甘冒身敗名裂之大險而去修復世人眼中的“贓物”。從工作上、從展現能力上所得到的滿足感,甚至比金錢更能吸引他,並足以凌駕在世人所認定的道德界限上。而且,據我觀察所得的是,他對世俗認定的道德觀,帶有一定程度的不屑。然而,他卻又不是憤世嫉俗,也並非沒有道德界限,只是他有他自己的那一套──“從不用骯髒的手段去奪別人位置的人”。
為何他那麼堅持“不以骯髒手段去奪別人的位置”?
金范相是個能力超凡的人,他除了有鑒賞文物與修復文物的能力外,心思也縝密,而且頭腦靈活、對事觀察入微,常常能舉一反三,更要命的是,他藝高膽也大,並且詭計多端、擅於觀言察色。他有能力,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所以,他才會顯得自信滿滿──“我有什麼事情是做不好的?”“我什麼時候說錯話呢?”,並且悠遊遊走在黑白之間。
只是他再有自信、再有能力,也鬥不過權力。這個社會,太講究背景、太注重靠山,在學術界也不能倖免。他既不能與之對抗,就唯有順勢而作──爭出位、找靠山。
在我們的認知中,力爭上遊猶如在攀金字塔,要上到塔頂,你難免要將一些人從他們的位置上拉下,並將他們踩在腳底下才能往上爬的。而一心往上爬的金范相卻拒絕這麼做,“不以骯髒手段去奪別人的位置”,讓他堅持的原因除了他對自己的能力太有信心外,我想,另一個原因應該只有──維護自尊。
金范相從小學習方面就很優秀,而且表現特出,所參加的比賽,也都是以“狀元”姿態展現人前。而唯一一次的失敗,卻是因為拿第一的在作弊。在上一題我們已討論過,這件事給他帶來的可能負面影響是──偽裝完美。然而,我認為這件事給他更大的影響是,他的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而且沒有人替他討回公道。幼小的他,不但比同齡人更早感受到生離死別的痛苦,也比他們早體驗到人性的卑劣與殘酷,並深深衝擊他所學習到的道德觀──公平是什麼?公道是什麼?良心又是什麼?有沒有可衡量的制度?
從這件往事,我所得到的啟示是,金范相之所以後來會成為文物鑒賞專家,除了是受家庭影響外,更深層的原因是,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去辨別真偽,不只是文物而已,還有人。
在他的認知裡,若能掌握了所有事物包括人的心理活動的真偽性,他才能從他的挫折中爬起來,並建立更強的自信心,所以,他不屑於遵守他人眼中的道德,也不認為用自己的能力去滿足需要他能力的人是個錯誤。只是,這所有的建立,都是建立在一個基礎上──不用骯髒手段奪取,因為他的自尊不允許──若他這麼做了,那豈不是與當年那個靠作弊得到第一名的混蛋一樣嗎?那他的人格豈不是與那人一樣低賤?
就是因為他的自尊心,讓他這個滿口歪理的“真小人”活得比那些“偽君子”更真實,看人、看事也更透徹,人格也顯得更高尚與光輝,讓你不得不愛上他的壞。
(待續)
*寫於2009年10月,首發百度“每天夜晚吧”